杨文医生的悲剧,配得上一次认真严肃的讨论
这是思维补丁的第526篇文章
这首歌怎么唱都好听。
头图为民航医院监控截图。
(一)
昨晚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,我的朋友圈因杨文医生的不幸遭遇,呈现刷屏般的悲愤之声。
在这个热点快速轮换,迅速冷却的时代,一个四天前的惨案“终于”引发了公共舆论的强烈反应。
一定程度上,人们的愤怒,是由杨文医生的同事,一位未知姓名的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大夫公开信引发的:
这段文字不仅还原了整件悲剧的前因后果,还悲愤地控诉了惨剧发生之后患者家属们的冷漠。
我看了2分钟的事发监控视频,令人脊背发凉。这样凶残的杀人手法,竟然发生在病患家属和救治医生之间,有一种令人无法言说的沉重和残忍。
与这段文字相伴的,是一些或真或假的流言开始快速扩散,比如老太太的身份和退休待遇,惨案发生之后病人家属冷漠的态度,当然,还伴随相关方面开始压声,乃至给予老太太更高级医疗照顾的各种传言……
我仍没有看到来自主流媒体深度的报道和还原。于是,我们似乎只能任由无法证实、也无法证伪的“流言”肆虐。
这是这起令人遗憾的悲剧之外,另一种遗憾。
写完这个标题之后,我打开微博看了一眼。
一位医生被患者家属残忍地杀害,无数医务人员、大V和普通网友在愤怒地讨论着那令人不忍再睹的血案。
但彼时,微博热搜第一是#郭京飞割眼袋#
我对郭京飞没有任何意见。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舆论氛围,“控制”的有点……
克制一点说吧,令人遗憾。
杨文医生所遭遇的不幸,配得上一次由政府、卫生体制、主流媒体共同参与的认真、严肃的讨论。
好在今天,相关话题终于开始显现在热搜榜上。
不不不,这当然不能称之为一种“进步”,这应该是这起悲剧理应得到的舆论重视。
这不是杨医生个人的惨剧,这是所有执业医师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(二)
咱都不装外宾,你得承认,当下社会中很多人,对我们的医生存在很大的误解和怨恨。
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,在我们一直以来的舆论宣传中,医生,其实不是“人”,而是一架必须全力运转,永远保持温和微笑的治疗机器,是不计个人得失的红星战士,是德行必须高尚的“白衣天使”。
而普通民众对医疗体制的所有怨气,其实都撒在了医生身上。一句话:
医生们成了体制缺陷的“承担者和牺牲者”。
另一方面,我们的宣传中,一直都在努力传播国家层面在解决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这个问题上的种种努力,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,治病、医生接诊,本身就该是很“昂贵”的。
房子有价,生命无价,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健康,人们一面谈论着这句话,一面咒骂着医院的“黑心”和大夫的“无良”。
都2020年了,中国人能接受房子贵、车子贵、结婚贵、养孩子贵,甚至都能接受猪肉贵了,但依然不愿意接受“看病贵”这个本该朴素的道理。
很多人觉得医生即敷衍又态度不好,看病动辄一两千,排队半天,医生三五分钟就接诊完毕,“随便就把你打发了”。
说到底,这种思维背后,是“消费主义”对民众大脑麻痹产生的副作用。
看病不是消费,医生也不该是一句一个“好姐姐”追着让你办卡的Tony老师。
很多人直到今天仍然没搞明白这样一个逻辑:看病治病,不是你眼中的消费行为。
“老子花了钱了,怎么地,就把你当孙子了!”
消费主义的长期灌输下,再遇上愚昧的,没读过几本书的人,很容易就会固化成他脑子里“花钱的就是大爷”的思维,这种思维的进一步延展就是:
老子花了钱,我的病你就得给我治好!
于是医生和蔼可亲还嫌不够,卑躬屈膝最恰当。
(三)
公立三甲医院医生每天要面对令人恐惧的患者数量,人不是机器,很难一直保持高亢热情的情绪,对这些医生而言,高效地解决问题,快速诊断疾病,比给患者留下个好印象要更为实际。
想要朋友般的关怀和医生如沐春风的态度,你可以选择高端私立医院。
在北京和睦家这样的医院,看个感冒随随便便上万块,单是挂个号就2000块。
赶上半夜孩子发烧的话,你说我挂个急诊,好,没问题,挂号费3000块,你再摸摸孩子的小脸是不是也没那么烫手了?
几年前有一位网友,孩子发高烧去和睦家,挂号加检查一共花了4700,医生看完之后,一片药没给开,让孩子回家自愈。
底下微博的评论呢,一片嘲笑声,觉得有钱人真蠢,装逼被人收了智商税吧?
你瞧,这就是中国医生面对的大众思维困境。
当年我看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,就感到非常费解,人家和睦家的医生没毛病啊,不太严重的呼吸道感染,本身就不用上抗生素,尤其患者还是个孩子,动辄就上抗生素很容易让他小小年纪产生耐药性。
实际上中国医生,最为国际卫生组织所诟病的,有一项就是对抗生素的滥用。
造成中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医生回扣这种灰色地带,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:
很多人对“看病治病”这件事的愚蠢观念,导致了医生不得不采取滥用抗生素这样的局面。
我发高烧了,又是验血又是拍片的,钱花了大几百,结果完事了你让我回家自愈?
承认吧,这在很多中国人的思维里是不能被接受的。
那怎么办?
你一个本硕博加一起读了十几年,一年接诊1万个病人的医生,难道要花一个小时跟患者解释:
虽然现在医疗条件很高,医学进步很快,但对于很多病痛,现有的医疗技术是无能为力的,不用说什么疑难杂症,就说人们口中的“感冒”,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药物能有效治疗。你的感冒,基本都是靠你自己的免疫力自愈的。
有那个功夫,你可能可以多看5个病人了。
最省事最高效的方式,就是开一堆抗生素给患者,而这边呢,病人也觉得这检查的钱“花的物有所值”。
医院里,医生们面对这样“难以解释”的困境太多了。
还拿感冒举例:感冒也会致人死亡,实际上每年因为感冒而死亡的人不在少数。
但在人们的固有思维中,一个人“好好的”,就因为感冒死掉了,不是庸医的责任是谁的?不找你医院找谁?
(四)
我一直期待,我们的医疗改革,在进一步降低药费的同时,能进一步提升广大医生的待遇。
医生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高素质团体,医生是典型的“三高群体”:高学历、高收入、高素养。
在Medscape公布的2015年美国医生薪酬报告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:前三名为骨科(421,000美元),心脏科医生(376,000美元)和胃肠病医生(370,000美元)。即便在这个榜单中最末尾的儿科医生,年薪也达到了189000美元。
当然对于中国医生而言,“高收入”要打一个引号,尤其相对于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而言。对比美国医生的平均收入,中国医生简直是惨不忍睹。
以不幸遇害的杨文医生为例,北大硕士,已经在急诊科工作了22年。
不跟美国比,就在北京,你去看看其他行业,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北大硕士都是什么样?财务自由的人生赢家一抓一大把,就算混的差一点,在北京这种地方,随便弄一个年入百万管理层工作不为过吧?
但杨文医生的年收入别说百万了,她能过50恐怕已经累死了。丁香园曾经做过一个调查,一线城市副主任医师这个Level,月收入平均也就3万多块。
嗯,月薪3万多,在国民收入统计中,似乎也不能算少。
但再强调一次,杨大夫是北大硕士,有着22年行医经验的北京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,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流人才的水平,一年到头24小时随叫随到的工作性质,压力和强度就不谈了,任何一个去过三甲医院急诊科的人都能感受到,别说吃饭,那真正是喝口水的功夫都会遭受患者的白眼。
年薪30万多万,对标超超所在的公关行业,这样的收入,大概就是一个工作了六七年,一个90后总监(还不能算太优秀)的收入。
这么说吧,国内一流的主刀大夫给你做一台六七个小时的手术,自己能拿到的钱可能连1000块都不到。
很多人依然抱怨中国看病贵,超超客观说一句,这样的人,真的就是见识少,不明白咱们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。
如果你在国外看过病,尤其是欧美国家,你再回到国内,看到五星红旗都会有种想哭的冲动,真的,看病太便宜,太高效了,这一点,想必各位留学生朋友深有感触。
很多人意识不到,在我国现行的医疗制度体系下,冲在一线的医生们,其实充当了“代价”本身。
实际上,是医生们牺牲了自己的“真实价值”,提高了民众看病的效率,降低了你我看病的花费。
但遗憾的是,很多人不明白,也不打算明白。
(五)
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,都会有求于医生,对于杨文医生不幸的遭遇,每个普通人都该感到惋惜和悲伤。
这悲伤不是为别人,恰恰是为了我们自己。
作为会生病的普通民众的一员,我们应该让更多医生感受到社会和普通人对医护群体的温暖和支持,才有可能再度温暖医生们逐渐寒冷的心。
如今,“天使们”已经无暇顾及人们恶毒刻薄的谩骂了,他们开始担心,会不会在某个夜班的恍惚中,被自己全力救治的病人(以及病人家属)拔刀弑杀。
一个医生丧失安全感的社会,最大的输家不是医生,而是所有的患者。
很多人仍不明白这样简单的道理。
我希望未来的我们不是处于一个残酷的“互害社会”中相互提防,相互构陷谋害,而是在一个规则分明的体系下,互相持有文明社会下人与人基本的信任和尊重。
这样的悲剧,理应该收获一场持久、深刻的讨论、反省,并最终达成医患双方有意义的共识。
回顾悲剧的时间线,其实相关方面本来有能力“阻止”惨剧的发生的,但在“稳定压倒一切”的思维之下,医生们成了暴戾家属面前的弱势群体。
在这样一起惨痛的教训面前:
相关方面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压制了,作为弱势群体的医生们的诉求表达,本意是期望实现医患双方“脆弱的稳定”,结果是不仅治标不治本,反而助长了暴戾的滋长,无形中寒了医生的心,涨了凶手的气焰,更对医生们心中的“公正标尺”造成了难以缝合的创伤。
掩耳盗铃的成语,连小学生都学过,可为什么自诩成熟和理性的成年人社会,却一直在做“掩耳盗铃”的荒唐事?
正视这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,这个社会才有可能迎来绝大多数人的稳定。
一个健康的社会,不能让治病的人寒心。
这里是思维补丁,谢谢你的阅读。
【继续阅读】
【作者简介】
慧超,前媒体人、资深品牌公关顾问
作家,已出版《这个世界不欠你》
作者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签约作者
—End—
若觉可读,欢迎推荐给朋友,甚幸!
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,不提供救赎!